国家发布:“十四五”医疗装备规划发布,涉7大重点领域

发布时间:2021-12-28    浏览次数:2796

今日(12月28日),工信部、国家卫健委、国家发改委、科学技术部、财政部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医保局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《“十四五”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》的通知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

《规划》提出,“十三 五”期间,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,市场规模快速扩大,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8400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.8%;制造体系基本健全,形成了22大类1100多个品类的产品体系,覆盖了卫生健康各个环节,基本满足我国医疗机构诊疗、养老、慢性病防治与应急救援等需求;


企业主体发展壮大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0余家,主营业务收入4134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.6%,形成了一批协作配套、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;产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,突破了超导磁体、电子加速器、射频/谱仪等一批关键技术,骨科手术机器人、第三代人工心脏、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基地。


但不可忽视的是,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,在关键核心技术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、创新产 品推广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。


《规划》提出了五大目标:


到2025年,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,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,高端医疗 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,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。


全产业链优化升级。医疗装备亟需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、基础软件、基础材料、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基本补齐,初步建成创新力强、附加值高、安全可靠 的产业链供应链。


技术水平不断提升。医疗装备在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 康复、健康促进、公共卫生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。体外膜 肺氧合机(ECMO)、腔镜手术机器人、7T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、质子重离子一体治疗系统等一批高端产品实现应用。


企业活力显著增强。医疗装备龙头企业的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,涌现一批细分领域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,以及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独特工艺的专精特新 "小巨人”企业,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。


产业生态逐步完善。医学+工业、医院+工厂、医生+工程师等多维度医工协同创新模式初步建立,健康医学服务快速发展,远程医疗、移动医疗、智慧医疗、精准医疗、中医特色医疗等新业态全面创新发展。


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。医疗装备产品认可度、品牌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,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大幅提高,6-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。


到2035年,医疗装备的研发、制造、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。我国进入医疗装备创新型国家前列,为保障人民 全方位、全生命期健康服务提供有力支撑。



重点发展7大器械领域 



诊断检验装备


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,推进智能化、远程化、小型 化、快速化、精准化、多模态融合、诊疗一体化发展。发展新型体外诊断装备、新型高通量智能精准用药检测装备,攻关先进细胞分析装备,提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、即时即地检验(POCT)装备性能品质。


治疗装备


攻关精准放射治疗装备,突破多模式高清晰导航、多靶区肿瘤一次摆位同机治疗、高精度定位与剂量引导、自适应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(TPS)等技术。


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,加快突破快速图像配准、高精度定位、智能人机交互、多自 由度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。发展高效能超声、电流、磁场、激光、介入等治疗装备。推进治疗装备精准化、微创化、快捷化、智能化、可复用化发展。


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


研制脑损伤、脑发育、脑血氧、脑磁测量等新型监护装备,发展远程监护装备,提升装备智能化、精准化水平。


推动透析设备、呼吸机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性能提升。攻关基于新型传感器、新材料、微型流体控制器、新型专用医疗芯片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医疗级可穿戴监护装备和人工器官。


中医诊疗装备


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、治疗、保健康复等方面独特优势,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,深度挖掘中医原创资源,开发融合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可穿戴等新技术的中医特色装备,重点发展脉诊、舌诊以及针刺、灸疗、康复等中医装备。


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健康服务规范化、远程化、规模化、数字化发展。


妇幼健康装备


发展面向妇女、儿童特殊需求的疾病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健康促进等装备。攻关优生优育诊断分析软件及装备。


研制孕产期保健、儿童保健可穿戴装备,推动危重症新生儿转运、 救治、生命支持以及婴幼儿相关疾病早期筛查等装备应用。促进妇幼健康装备远程化、无线化、定制化发展。


保健康复装备


发展基于机器人、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、脑-机接口、人-机-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康复装备,攻关智能 康复机器人、智能助行系统、多模态康复轮椅、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等智能化装备


促进推拿、牵引、光疗、电疗、磁疗、能量治疗、运动治疗、正脊正骨、康复辅具等传统保健康复装备系统化、定制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

提升平衡功能检查训练、语言评估与训练、心理调适等专用康复装备供给能力。


有源植介入器械


加快植入式心脏起搏、心衰治疗介入、神经刺激等有源植介入器械研制。发展生物活性复合材料、人工神经、仿生皮肤组织、人体组织体外培养、器官修复和补偿等。


推动先进材料、3D打印等技术应用,提升植介入器械生物相容性及性能水平。




关重要零部件、供应链、技术平台能力 




在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方面,文件要求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予以支持,持续推进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、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、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、 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前沿基础技术研究。


鼓励医疗装备与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、核工业、船舶等行业跨领域合作,加强材料、部件、整机等上下游协同攻关,加快补齐制 约产业发展的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、基础软件、基础材料、基础工艺等瓶颈短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