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G-Ⅰ型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

发布时间:2011-02-25    浏览次数:7279

郑琴华

(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,浙江 杭州 310014)

 

摘 要   目的  评价药物配合DSG-Ⅰ型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。方法 随机将13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,观察组65例药物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,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,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。结果  治疗20天后,观察组总有效率90.77﹪,对照组总有效率78.57﹪,两者有显著性差异(P<0.05)。结论  药物配合DSG-Ⅰ型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且简便。

关键词  DSG-Ⅰ型肝病治疗仪  病毒性肝炎  疗效  护理

 

    肝病治疗仪是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,应用新型电子医疗仪器,以其产生的特殊脉冲信号刺激人体穴位,使门静脉、动脉产生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,使血流量加大而形成“被动生物泵”,以改善肝病时肝微循环障碍,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氧分[1]。同时,脉冲波刺激相应穴位时可排除瘀血,促进胆汁分泌,达到促进肝功能恢复、退黄排毒的作用[2]。本院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对65例肝病患者采用DSG-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(萧山大力神公司生产)治疗病毒性肝炎,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,现报告如下。

1  资料与方法

1.1  临床资料  本组135例中,男105例,女30例,年龄19~60岁,平均(42±1)岁,按年龄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70例。观察组平均年龄41岁,男51例,女14例,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,慢性病毒性肝炎45例,乙型肝炎肝硬化8例;对照组平均年龄43岁,男54例,女16例,急性病毒性肝炎10例,慢性病毒性肝炎54例,乙型肝炎肝硬化6例,两组一般资料及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,具有可比性。

1.2  治疗方法  两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250ml,静脉滴注1次/d,阿拓莫兰1.2g加入0.9%生理盐水20ml,微泵静脉注射1次/d,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DSG-Ⅰ型肝病治疗仪照射,2次/d,每次30分钟,20天为一个疗程,肝病治疗仪红外灯额定全功率275W,照射近红外线波长范围760~150mm,辐射强度0.07~0.49W/cm2,治疗仪的操作:打开电源开关,按功能键进行功能设置,调节时间一般为30分钟,将指套套入患者的食指或中指,调节红外线在肝区的位置及高度,具体情况以患者的感觉为准,按治疗设置键,机器开始工作。

1.3  观察项目 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(乏力减轻、胃纳增加、睡眠改善)体征及肝功能(血清总胆红素TBil、谷丙转氨酶ALT、谷草转氨酶AST、总胆固醇Cho)改善情况。

1.4  疗效判定  经药物配合治疗仪治疗20天即一疗程后观察,临床治愈:主要症状、体征消失,肝功能主要指标恢复正常,即TBil<22.2mmol/L,ALT<50U/L,AST<50U/L。显效:主要症状、基本体征与肝功能主要指标接近正常,即TBil 22.2~30.5mmol/L,ALT 51~65 U/L,AST 51~60 U/L;有效: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,肝功能主要指标有所下降,即TBil 31~45mmol/L,ALT 70~90 U/L,AST 61~70 U/L;无效:病情无改善。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。

1.5  统计学检验  表1、表2均采用卡方检验。

2  结果

2.1 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、体征的变化  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比率无显著性差异,治疗后两组除黄疸症状外,其余症状均有显著性差异(P<0.05),详见表1。

表1  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变化

组  别

治疗阶段

乏力

睡眠差

纳差

黄疸

观察组

治疗前

57

23

23

32

治疗后

4

2

2

2

对照组

治疗前

59

26

45

33

治疗后

12

9

10

7

2.2  两组总疗效比较 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(P<0.05),详见表2。

表2 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(%)

组别

n

治愈

显效

有效

无效

总有效

观察组

65

30(46.15)

15(23.08)

14(21.54)

6(9.23)

59(90.77)*

对照组

70

21(30.00)

16(22.86)

18(25.71)

15(21.43)

55(78.57)

   与对照组比较* P<0.05

3  护理要点

3.1  创造有利于治疗的环境十分重要,需保持病室安静,避免噪音及磁场干扰,病室内不宜有高频电磁波,要有适宜的温度(25~28℃)和相对湿度(55%~60%)。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方法、注意事项及有效性,消除患者的顾虑,使其积极配合。

3.2  治疗前用温水擦身,治疗时充分暴露照射部位,保持照射区皮肤清洁干燥,并注意保暖。患者的眼睛应避开光照或佩戴有色防护镜。治疗过程中红外线灯需与患者照射部位有足够的距离,约20cm,以免灼伤皮肤,因为对热敏感存在个体差异,患者可适当升降照射距离2~3 cm。治疗仪开始工作时应随时观察红外线光信号,如信号太弱,及时调节手指在指套中的位置即可。

3.3  由于肝炎具有传染性,使用肝病治疗仪后每次用1:1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仪器及指套,每晚用紫外线消毒仪器30分钟,防止交叉感染。

4  讨论

    内病外治是中医治疗的传统特色之一,是遵循“有诸内必形诸外”的经络学说、药归经等理论形成的[3]。本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,加强了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药物渗入肝组织与周围脏器,在肝病治疗仪近红外线脉冲的热作用下,机体细胞氧化过程加快,局部代谢旺盛,细胞吞噬机能增强,抗体形成增多,免疫力提高,达到促进肝脏恢复功能的目的。本院采用药物联合肝病治疗仪的综合治疗方法,观察组症状改善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(P<0.05),表明药物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。

    肝病治疗仪虽然操作简单,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。DSG-Ⅰ型肝病治疗仪适用于各种病毒性肝炎,但孕妇、有出血倾向及皮肤感染者禁用,同时在护理上必须引起重视,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灼伤,疾病传播,受凉等不良影响,所以选好照射区域,正确把持照射高度,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十分必要。总之,肝病治疗仪是一种无创性非药物的治疗方法,不会加重肝脏负担,无任何毒副作用,值得临床推广。

参 考 文 献

1  赛西亚,申燕,段利,等.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HD-91-II型肝病治疗仪对肝血流变化的影响.临床肝胆病杂志,2000,16(1):45.

2  达小萍.肝病治疗仪用于51例肝病病人临床观察.山西护理杂志,1999,13(2):80.

3  孙天晨.内病外治是中医发展的一个方面.河北中医,1994,16(4):48.